天然ê 尚好?三分鐘搞懂食品加工到底是在加什麼! | 食品加工

「食品加工」這件事,可以從人類的祖先原始人說起。

在食物盛產的季節要獲得食材很容易,然而一旦進入冬季,動物紛紛冬眠,原始人就會遇到缺少食材的情況 ...×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Promo健康養生活動紀實活得科學科學傳播天然ê尚好?三分鐘搞懂食品加工到底是在加什麼!──「PanSciTALK:我們為什麼需要食品加工?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・2017/09/20・6728字・閱讀時間約14分鐘+追蹤本文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委託,泛科學企劃執行撰文/李允誠│自由寫手編按:標題採用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「的」的音讀為「ê」,因此此處採用「ê」而非常用的「ㄟ」。

「多吃天然食物,不要吃加工過的食品」、「這幾種加工食品添加劑,對健康傷很大」,這樣的新聞標題你一定不陌生,但是,食品加工到底「加工」了什麼?如果真的如此萬分邪惡,為什麼人類還是離不開加工食品?食安系列講座第三場「PanSciTALK:我們為什麼需要食品加工?」,我們邀請到臺大食科所的丁俞文老師,與大家分享食品加工技術的功能與目的,以及一般民眾甚至媒體,對加工食品常有的誤解。

「回歸最基本的定義,只要你改變食材的原貌,就是食品加工。

」丁俞文老師在分享一開始便簡明扼要地說明。

好比在家裡切洋蔥,就是一種基本的食品加工;只是這個動作放到食品工業中會較為複雜,使用如切丁機、切片機、粉碎機等機具,到了研究上甚至會使用「奈米濕磨機」,將食品磨製成奈米顆粒的大小。

簡而言之,只要改變了食品的原本樣貌,就是食品加工,「它不是什麼可怕的步驟,而是人們為了某種目的,例如增加營養價值、保存或方便食用,而針對食材所做的改變。

」丁俞文老師說明。

「食品加工」這件事,可以從人類的祖先原始人說起。

在食物盛產的季節要獲得食材很容易,然而一旦進入冬季,動物紛紛冬眠,原始人就會遇到缺少食材的情況,因此他們發明出日曬法,將食材進行乾燥,藉此保存更久的時間,這就是一種非常簡單、傳統的加工。

隨著時代演進,人類又研發出醃漬、高溫、冷凍等加工方式,造就了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加工食品。

丁俞文老師和大家分享加工食品的基本概念。

圖ByPanSci為什麼要加工,天然ㄟ食物不是尚好嗎?食品加工的目的為何呢?丁俞文老師說,首先便是改善食品保存性。

以鮮奶為例,一般鮮奶只能保存13天左右,且剛擠出來的鮮乳還需要經過層層殺菌步驟才適合食用;若是保久乳,經過超高溫殺菌處理,內部幾乎是無菌狀態,在常溫下可保存6個月;奶粉則與前兩者不同,在保留營養價值的前提下,去除了水分,因此能夠保存高達18個月。

第二個目的則是提高可食性。

比如未加工過的稻子難以食用,在經過了不同程度的加工後,能夠得到糙米、玄米、胚芽米及白米,一般我們說的「白飯」是僅剩下胚乳部分的精白米,胚芽米則還保留胚乳及胚芽。

「白米的營養價值雖然較低,但是軟硬度較適中,可食性高,對於咀嚼有困難、或是偏好這樣口感的人來說,白米就是比較好的選擇。

因此,生產者也可能是為了讓消費者更願意購買這項食品,而進行加工。

」目的三,是增加營養價值。

像黃豆經發酵後成為納豆,會增加維生素K2的含量,同時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,「黃豆的發酵過程中,微生物就會先消化一部分的蛋白,讓人類食用後的整體吸收比率提高,營養素的可利用率也會增加。

」丁俞文老師說道。

稻子經過不同程度的加工後會得到白米、胚芽米、糙米。

圖/Maksim@wikipedia,CCBYSA3.0「第四個目的是提高便利性。

較容易腐敗的食物例如魚肉,難以在長途旅行中妥善保存,此時若將這類食材製成罐頭,能夠在有需求時方便使用,增加便利性。

」丁俞文老師舉漢堡為例,漢堡將肉類、蔬菜等食材整合在一起,對於消費者來說,是一種能夠同時攝取多項營養素的選擇。

最後一項目的則是符合生理需求。

「乳糖不耐症患者缺乏代謝乳糖的能力,但又需要獲得其中營養如鈣質、蛋白質時,就可以利用酵素作用將乳糖去除,讓這個原本不能喝牛奶的族群,在經過食品加工後,便能獲取所需的營養素。

」大家有沒有發現,食品加工在整個人類演化、提高生活品質的過程中,其實帶來的更多是正向影響。

那麼,為何現在食品加工常常被講得像壞事,全都只是商人為了降低成本的陰謀呢?丁俞文老師說,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或許是「食品添加物」。

事實上,食品添加物是加工食品存在的必要條件,許多食


常見投資理財問答


延伸文章資訊